首页 > 徐州特色 > 经济

服气!徐州名列第一!淮海经济区“扛把子”地位确立!

发布来源:徐州    发布时间:2018-10-19

 一、总体分析 - - -

淮海经济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缘,曾经的黄泛区,历史上水患无穷。因此自然条件相对于各省中心地带较差。又因建国后,土地条件比较适合农作物生长,重点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激增,各省给予的改革开放方面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又导致工业发展的相对滞后。虽一衣带水同俗同源,但因区划不同,使得经济实力最强的徐州2017的总GDP是实力最弱的淮北7倍(人口为4倍多)地区之间经济规模差异明显。

二、层次分析 - - -

按照当下淮海经济区发展分层,可分为三档。

一档(4000亿元+):徐州、济宁、临沂,尤其是徐州达到6600亿元,位列全国第29位,一下子超过了石家庄、沈阳、哈尔滨、长春等老牌二线大城市,这也是确立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三座都超过了4000亿元,这是妥妥的中西部省会规模呐!

二档(2000-3000亿元):连云港、宿迁、菏泽、商丘、枣庄,虽然在淮海经济区位列中游,但仍都是苏北、鲁南、豫东地区相对发展滞后的地市,当然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也相对较小。

三档: 亳州、宿州、淮北,亳宿都是传统农业大市,城镇化率低。淮北人口少,底盘小。三市也都是安徽西北部偏远地区,政策资源在安徽省内最少,因而经济规模小可想而知。

三、增速分析 - - -

1、淮北、徐州、亳州一骑绝尘,增速超过13%,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兄弟城市。

2、连云港、宿迁、菏泽、商丘、宿州增速在11%左右,处于快速发展的平衡阶段。

3、济宁、临沂、枣庄增速8%左右。同为鲁南地区,三市在近年的转型发展中遇到了难题,增速相对其他各兄弟城市较慢。

看到了上面

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后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徐州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淮海经济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各市通过共同努力,让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淮北

淮北市作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同发展,积极与核心区成员加强交通互联。

该市主动对接徐州都市圈区域规划,全面升级改造沟通徐州都市圈的干线公路,淮徐快速通道、徐淮阜高速公路前期加快推进,淮北至萧县北高铁联络线开通运营,淮北跨入“高铁时代”,符夹线铁路扩能改造稳步推进,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争取年内开工,淮北通用机场积极推进。

宿州

作为最早参与淮海经济区发起成立的城市之一,宿州市主动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京沪高铁、郑徐高铁、宿淮铁路、泗许高速、徐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徐州观音机场宿州城市候机楼设立运行。

该市还与宿迁市签订共同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合作协议。

连云港

济徐高速构筑起新的省际南北通道,实现了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更加紧密地连接。

作为淮海经济区最直接的出海口,连云港市大力推进海港功能向内陆延伸,徐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连云港港二级航道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该市还与徐州市、宿迁市等核心区城市签订了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

产业合作越来越密切

淮海经济区各市受行政、利益、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皖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比,其融合互动的一体化合作仍较松散,既是我国东部的“经济低谷”,也是“政策低谷”。整体上淮海经济区共同处于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富民扶贫的攻坚阶段,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近年来,各地在产业投资合作、区域旅游合作、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产业投资合作

  • 萧县与泉山区在2013年底合作共建萧县泉山工业园,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2000亩,路网、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如今,已投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17年新签约项目8个。
  • 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开通了薛庄至徐州淮西客运站835路公交线路,落户一批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
  • 枣庄市发挥“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的优势,与徐州机械企业联手,助推机械配件精加工项目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区域旅游合作

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各地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

  • 淮北市积极参加徐州市汉文化旅游节、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枣庄运河文化美食节等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 枣庄市积极开展“枣庄—徐州”区域旅游营销工作,积极推进“大运河经济带”区域文化旅游发展;
  • 宿州市积极组织景区在徐州、宿迁、商丘、枣庄等地举行旅游市场推介活动;
  • 济宁市深化与徐州、宿迁、枣庄等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的交流合作。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合作

  • 宿州市与徐州、淮北、蚌埠等周边城市分别签订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推动区域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环境监测监察合作;
  • 济宁市县环保部门与徐州市县环保部门开展两省边界环境联合执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