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徐州特色 > 经济

震惊!有人说徐州是一座没有未来的城市?对不起,你错了!

发布来源:徐州    发布时间:2018-10-19

 徐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关于这个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文字引自最近徐州某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这句话说的颇有意境。但接下来,这篇文章对徐州的未来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徐州发展已经落后了

徐州实体经济和民企支撑不足

徐州铁路地位或慢慢下降

没有实体经济的城市,一定不会有未来

……

涉及到徐州的发展前景,小编觉得,或许我们可以套用另一个句式:你看好或者不看好徐州,她就在这里,不骄不馁,昂然前行。

是为引。

一组干货

先看看2017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工业经济稳中趋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快于全省2.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66.5%,城镇登记失业率1.85%。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同比增长9.5%,居全省首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3元,增长9.0%,居全省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7元,增长9.1%,居全省第三位

居民收入低的城市,

没有未来?

(无线徐州5月18日报道配图)

徐州居民收入在全省甚至全国排名不高,这一点无需否认。在涉及淮海经济区的报道中,我们也不讳言,这里可以说的上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洼地”。

但,这是现状,不是未来。

(故黄河畔的铜牛)

透过现状,我们要尊重历史。徐州曾与黄河抗争两千年,地下一层又一层的古城遗址,那是被无数摧毁的徐州财富;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下仍埋藏着古人遗落的旧刀枪,那是被无数次被打断的发展机会;徐州是近现代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几十万黑面白牙的矿工兄弟,在黑暗中挥舞铁镐,照亮了全省乃至华东的经济起飞跑道……说历史,徐州足以骄傲。但客观来说,这份历史背景也成了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透过现状,我们要看清前路。一座城市不是窝里的雏鸟,光靠在原地喊饿喊穷,永远不会有进步。底子虽然薄弱,但徐州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来看,徐州已经连续11年高于全省全国;

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徐州居民收入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样排在全省第一。

今天的徐州,只要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势头,盯住弯道超车的目标,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未来岂止是光明,简直是非常光明!

没有实体经济的城市?

没有未来?

有人拿出一份徐州纳税榜前50名的列表,其中大部分为能源、重工、地产等传统企业,以此来指摘徐州的经济结构。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眼2017年世界(营业额)前10强企业名单:

可以看出,世界前10强企业中,能源企业占了5席,而风光无限的IT行业,只有苹果公司勉强排在了第9名。

难道说,席卷全球的“互联网经济”只是个噱头?并非如此。能源、重工、地产等行业,因其行业特性,易呈现出资源集中、规模庞大、营业额高的特点,但少数几个大鳄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体量。海量的中小型企业虽然排不进这份榜单,但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点无论是放在全球、全国还是徐州,都一样适用。

抛开这份扰乱认知的榜单,徐州的实体经济到底如何呢?还是要从统计数据来看。2017上半年,徐州新登记企业1.9万家,注册资金1142.76亿元,同比增长58%;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5.41亿元,增长13.8%;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23.7%,连续三季度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不仅是经济总量势头良好,徐州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同样步伐稳健。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长2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7.9%;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2%,而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低于全部工业2.6% 。

坐在山洼里,自然看不到海边的风景。有些人,一边羡慕一线城市的高端经济,一边总以为徐州发展靠的是卖资源、卖人力,殊不知徐州经济引擎正在快速升级。看今天的徐州经济,要去中关村信息谷,要去淮海智慧产业园,要去开发区,要去高新区,要去大数据产业园,要去物流园……

看罢这些地方,你就会感受到,徐州的未来岂止是广阔,简直是非常广阔!